第一
个到岗、最后一个离开的人。作为xx环卫集团清扫队队长,他用一把扫帚、一颗赤诚之心,谱写了一曲新时代劳动者的赞歌。
十五年如一日的执着
2009年刚入职时,王师傅负责的是老城区的背街小巷。那里流动摊贩多、垃圾量大,是同事们都不愿接手的“硬骨头”。但他二话没说扛起责任,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。夏天垃圾腐烂的恶臭熏得人睁不开眼,他就在口罩里垫上薄荷叶;冬天污水结冰容易滑倒,他自费买来防滑链绑在胶鞋上。2016年特大暴雨期间,他冒着齐腰深的积水徒手疏通堵塞的下水道,被玻璃划破小腿也坚持到抢险结束。当记者问他为什么这么拼时,他搓着布满老茧的手说:“这条街住着好多腿脚不便的老人,要是路不好走,他们摔着了怎么办?”
让平凡岗位绽放光彩
“干环卫不能光靠力气,还得动脑子。”这是王师傅常挂在嘴边的话。他发现传统清扫车在狭窄巷道转弯困难,便利用休息时间研究改装方案。经过三个月的反复试验,他带领团队给车辆加装可伸缩侧刷和360度摄像头,使作业效率提高40%。2023年,他发明的“智能感应垃圾满溢报警系统”在全市推广,仅此一项每年就节约清运成本80余万元。更令人动容的是,他把获得的5万元技术革新奖金全部捐给了环卫工子女助学基金。“这些孩子和我的孩子一样,都应该有书读。”说这话时,这位硬汉的眼眶微微发红。
危难时刻显本色
2022年疫情最严峻时期,某封控小区急需专人处理医疗垃圾。得知消息后,王师傅第一
时间写下请战书:“我有二十年防护经验,让我去!”连续38天,他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日均工作16小时,累计清运高危垃圾50余吨。在一次转运中他突然晕倒,送医后才发现是因长时间脱水导致肾结石发作。可第二
天清晨,他又悄悄回到岗位。护士追到医院门口喊他休息,他却摆摆手:“那么多医护人员在前线拼命,我这点小病算什么?”
一盏灯照亮一群人
在王师傅的办公桌抽屉里,珍藏着23本泛黄的笔记本。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他多年来总结的“清扫十八法”“设备养护口诀”等经验。他主动申请带徒弟,手把手教新人操作设备。90后环卫工小李记得,自己第一
次独立驾驶洗扫车时撞坏了后视镜,吓得直哭。王师傅不仅没责怪她,还连夜修复车辆并陪她加练到凌晨。“王叔总说‘失误不要紧,但要对得
原文链接:https://sanxin6.com/index.php/4753/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