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
手情况。在商务接待、履职待遇和业务支出方面,更要严格执行标准,绝不利用职权谋取不当利益或搞特殊化。
当然,要真正做到“率先垂范”并不轻松。有时也会遇到一些长期形成的“行业惯例”的挑战,或是一些合作方“盛情难却”的考验。但越是在这种时候,越要保持政治定力和纪律意识。我体会到,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,不仅体现在对具体规定的遵守,更体现在敢于担当、勇于同不良风气作斗争的精神状态上。当我们以身作则、廉洁自律,就能在企业内部形成强大的正能量场,有效带动形成崇尚实干、遵规守纪的良好风气。反之,如果“上梁不正”,再完善的制度也可能形同虚设。
同时,我也认识到,作风建设绝非一人之事,需要“上下同欲”。领导带头是基础,但最终要转化为全体员工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。这就需要我们既要严格管理,也要人文关怀,加强思想教育和企业文化建设,畅通员工诉求渠道;既要完善内控制度,也要营造风清气正、鼓励担当作为的干事创业环境。
三、体会之三:从“常态长效”到“精准监督”,应对作风问题新变种新挑战
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,尤其在市场经济环境下,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多样化,可能会滋生一些新的表现形式和“隐形变异”。比如,形式主义可能从过度会议文件转向“指尖上的负担”,过度依赖工作群汇报、打卡留痕,重形式轻实效;官僚主义可能从过去的“推诿扯皮”转向决策效率低下、“新官不理旧账”,或者在服务合作方、对接政府部门时存在“软性梗阻”;享乐奢靡之风可能从公开铺张转向更隐蔽的方式,如利用合作项目、关联交易等进行利益输送,或者将高档消费包装成“正常业务开支”。
面对这些新情况、新挑战,我们的监督执纪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,做到“精准施策”。一是
要提升“洞察力”。要善于从项目招投标、物资采购、工程分包、资金拨付等关键环节中发现异常,精准识别各种穿上“马甲”的“四风”问题,不能被表面合规所蒙蔽。这需要我们强化内部审计、纪检监察和风险控制,畅通举报渠道,注重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。二是
要增强“针对性”。要根据不同业务板块、不同层级岗位(如项目经理、采购人员、财务人员)的风险特点,实施差异化、精准化的监督措施,不能“大水漫灌”。比如,对工程项目一线要重点关注现场管理、安全质量和廉洁风险,对市场开发部门要重点关注合规经营和防止
原文链接:https://sanxin6.com/index.php/4755/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