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部分:上半年工作回顾
上半年,运营管理部紧密围绕公司年度战略目标,以提升运营效率、强化过程管控、夯实管理基础为核心,积极履行部门职能,为公司稳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一、优化运营结构,夯实管理“基石墙”
1.完善运营计划机制。紧跟国家产业政策及制造业发展形势,精心制定公司年度运营策略及滚动月度生产计划。上半年累计完成公司年度运营需求分析、产能负荷评估、物料需求计划、生产运营总方案、专项优化计划等重要运营文件20余份,累计25万字。方案的前瞻性与可操作性得到公司领导的高度认可,为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。同时,建立了生产计划动态效能监测与调整机制,通过对生产进度、物料到位、设备状态的实时追踪,确保运营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。
2.提升运营效率。聚焦核心产品线、关键瓶颈工序、高价值订单交付等重点领域,编发《运营效能分析》周报30期,《生产优化与风险预警》24期,及时揭示生产瓶颈与潜在风险。向上级单位和行业主管部门报送运营分析报告、专题改进报告等各类材料150份,被采纳用于决策支持或经验推广的达55份,采纳率较去年同期提升15%。通过推行精益生产项目、优化工艺流程、提升设备综合效率(OEE)等措施,公司整体运营效能(如生产周期缩短、单位产品成本降低等指标综合体现)同比提升18%。
3.强化运营管理。严格按照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、公司运营管理准则及各项生产作业制度,持续提高运营质量管理水平。上半年共审核各类运营相关报告12000份,其中生产订单执行报告、车间生产日报、工序流转记录等生产运营报告8000份,质量改进报告、成本控制分析、设备维护计划等专项优化报告4000份,均做到了数据及时、内容准确、格式规范,确保了运营结果的真实性和完整性。同时,积极推进智能运营系统在关键工序的应用,如引入条码管理、MES系统数据采集点,将关键数据录入错误率控制在0.2%以下,大幅提升了运营数据的精确度和管理效率。
二、构建效能体系,织就运营“优化网”
1.优化效能评估结构。修订并发布了《生产运营效能评估标准(2024版)》,明确了关键绩效指标(KPIs)如OEE(设备综合效率)、准时交货率(OTD)、生产周期、单位产品能耗、库存周转率等。建立了覆盖主要生产单元的月度/季度效能评估与反馈机制,
原文链接:https://sanxin6.com/index.php/5731/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